中新社武汉10月15日电 (梁婷 黄敏)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——曾侯乙编钟15日完成整体搬迁,迁移至该馆三期扩建的新馆展厅中,为游客观赏文物原貌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。
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,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、最庞大的乐器。曾侯乙编钟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方式,保存了2400年前的音乐记忆,改写了世界音乐史。全套曾侯乙编钟共65件,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,上层为三组共19件钮钟、中下层五组共45件甬钟,以及一件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所组成,钟体及钟架总重接近5吨。
此次搬迁,如何确保“国宝级”文物安全成为关注重点。湖北省博物馆历时一年准备,制定详尽搬迁方案,根据编钟特点采用拆卸再组装的方式搬迁;在全国范围内招标,选中专业的文物搬运公司承担此次搬迁任务。馆方还组织有编钟拆卸、组装经验的员工,讲解曾侯乙编钟构造、钟与钟架如何衔接及注意事项,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。整体搬迁工作于10月12日正式启动。
据了解,曾侯乙编钟出土时的编钟架为木制,历经2400余年已失去承重能力,此前的编钟架复制件已使用14年。此次搬迁,馆方重新复制了一套钟架,表面采用传统髹漆工艺,内部使用钢梁,确保编钟原件悬挂后万无一失。
近年来,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以展览、展演和艺术交流等形式,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。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,在新展厅,曾侯乙编钟将能更好地被保护和展示。展厅设计上为两层贯通,恒温恒湿,电脑全程监控数据,适时调整。同时,采用低反射玻璃,提升游客观感体验。
随着三期扩建工程完工,湖北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。除曾侯乙展外,曾世家、越王勾践剑等展览也将与公众见面。同时,汇集该馆数十年考古、科研成果全新推出的楚国八百年展也将展出,三期新馆预计10月底面向公众开放。(完) 【编辑:梁静】
关键词: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推荐内容
- 江歌母亲回应“刘鑫上诉”:意料之中,会依法应诉
- 禹州一名高一学生反映不能返家 官方公布调查情况
- 河北顺平:“帮扶车间”鼓起村民“钱袋子”
- 山西大同寻找确诊病例密接者的相关接触者
- 土耳其武术爱好者远渡重洋来福州:扎根二十余年
- 隔离酒店的儿童画,藏着这样的暖心故事!
- 2021年男女新生儿“爆款”名字公布:分别为沐宸和
- 北京冬奥组委公布23日防疫情况
- 三亚警方:刘学州经抢救无效死亡 具体情况仍在调查
- 黑龙江为何近期污染天气频发?专家详解
- 河南郑州:理发店餐饮店等将有序恢复营业
- 吉林大学:32.62%的2021届毕业生选择东北地区就业
- 20日以来 郑州全市已连续4天实现“零新增”
- 20日以来 郑州全市已连续4天实现“零新增”
- 郑州24日启动肉蛋菜应急投放 低于市场价10%~25%
- 河南郑州此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9例
- 山西大同对封控区、管控区、防范区3万余人进行核
- 期待更多地方拆掉“层层加码”的土围子
- 广东梅州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可现场免费采样后就
- 常家三代的“冰雪之缘”:是艺术的“交织”,亦有
- 厦门海关查获37吨非法出口烟花爆竹
- 受大风影响 琼州海峡将再停运
-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完成整体搬迁
- 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
- 解码“新时尚”:劲吹“东方风”,追逐“可持续”
- 泥石流灌入矿井巷道 中国黄金集团太白金矿被困4
- “猴王”摄影家丁宽亮:让世界看到金丝猴“人性之
- 三峡重庆库区对口支援29年累计引入各类资金1500多
- 子牙新河洪峰正在通过天津 预计最高水位将达6.0-
- 我们的共同家园|大美不言 魅力青海
- 擦亮绿色生态城市名片,千年古运河“穿紫河”焕新
- 东吕高速山西平榆段水毁路面今日恢复半幅通行
- 青海省向中国南亚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库捐赠物资
- 校方回应“北大”冠名:积极推进学校更名工作
- 老人起诉子女给赡养费回家看望获支持 你常回家看
- 重庆一居民楼成网红:24层没电梯 上过无数影视剧
- 完善养老服务 共同守护“夕阳红”
- 陕西太白一金矿巷道涌入泥石流事故致4人死亡
- 福建莆田集中医学观察人员“清零”
- 14天内有二连浩特市旅居史来(返)海口人员需凭核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