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环球头条:口淡、口黏、口甜,背后是脾虚!名中医带来2茶2药膳,健脾排湿

时间:2023-04-26 15:09:06来源 : 北京卫视养生堂

俗话说,“众口难调”。您有没有好奇过,为什么人和人的口味这么不一样呢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全国名中医赵继福表示: 口淡、口黏、口甜 。这三种常见的口味,背后其实对应着三种由脾虚引发的健康问题。

口淡与寒湿内盛有关;口黏和内生湿浊有关;口甜和内生湿热有关。这三种问题,其核心都在 “脾” 。

想要调好脾,要抓住黄金时间:每个季节最后的18天。

现在正好处于 立夏前的“调脾黄金期” ,各位对号入座了的叔叔阿姨,让我们跟赵老学习如何调理吧!

01

口淡

和寒湿内盛有关

中医认为,脾主运化,让 水谷的精微物质到达舌 ,从而让舌发挥感知味觉的作用。所以,味觉发生异常,第一个就要怀疑脾是不是出现了问题。

脾和舌还有更深一层的关系。脾经是从大拇脚趾内侧经小腿内侧,到达大腿内侧、腹部,再到膈肌,最后抵达舌。

脾胃功能减弱,脾经会做出反应,其中之一就是味觉异常。

1、为什么会口淡?

有一部分叔叔阿姨 无论吃什么味道的饭菜,都感觉没什么味道 。这一部分人,就是有口淡的问题。

为什么会有口淡这种情况呢?专家打了个比方:一杯糖水中,如果加入了过多的水,甜味自然就变淡了。同理, 身体里的湿多了 ,就容易口淡。

还有一种情况是 脾气不足 ,导致舌尖上的味道传递不到神经中去。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口淡。

口淡者的饮食建议

如果您有口淡的情况,而且 一吃寒凉的东西就加重 ,那就说明您身体中存在脾气不足和寒湿盛的问题了。

寒凉的食物除了口感上冰凉的冷食之外,还有 黄瓜、西红柿 ,如果生吃的话,这些都是寒凉的食物,容易损伤我们的脾阳。

另外,建议各位口淡的叔叔阿姨,不用非得吃辛辣的、味道重的食物来刺激食欲。因为这样的食物会往往更难消化,长期来看反而对脾胃不好。

3、除湿的“莲枣薏仁粥”

赵老推荐您平时常喝 “莲枣薏仁粥” ,来排出身体内的湿邪。

首先,准备莲子肉一把、大枣几枚、薏苡仁一把,适量大米。然后,将食材洗净,熬煮一个半小时左右。适合脾虚、腹泻、口淡的叔叔阿姨。不适合口黏叔叔阿姨吃。这款粥建议您至少连续吃两周。

其中薏苡仁利湿;

大枣有补中气的作用;

莲子肉除湿健脾、收敛;

大米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。

02

口甜

是在提醒您去湿热

赵老表示, 口中常有甜味 ,可能是脾虚所致的湿热过盛的表现。

如果您口中常有甜味,还很偏爱甜食,那么脾虚的症状就容易进一步加重,从而引起口甜加重。

另外, 口甜和口黏有时会一起出现 ,这时想要分辨哪种问题更严重,可以想一想:您是否很喜欢吃凉的东西?

如果是的话就说明体内有热,那么您的情况就会更偏口甜一些。

1、玉竹

想要自己调理脾胃湿热,您可以常用 养胃阴、滋阴清热的玉竹 泡水喝。平时多吃点山药,也有助于养胃健脾。

玉竹在春季上市,现在无论是 玉竹的干品还是鲜品 都很容易买到。

玉竹的干品主要做药用,如果您想用它做药膳,可以直接把它蒸着吃,或者可以制成美味的杂粮饭。

2、玉竹杂粮饭,适合糖尿病患者

“玉竹杂粮饭” 只需准备大米(占整体一半的量)、小米、糙米、玉竹,将鲜玉竹洗净了和米一起蒸熟了吃即可。

其中,小米健胃,糙米含有丰富的纤维和维生素,玉竹可以养阴。合起来既养阴又保护胃黏膜、养胃气,临床效果很好。

这道杂粮饭很适合糖尿病患者,没有糖尿病也可以吃。

03

口黏

与湿浊有关

口黏的人有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口中黏腻,但是一张嘴会看到黏丝,而且舌苔厚腻、身上发沉、大便不成形或排不净、大便次数多。

赵老表示,口黏的人比口淡的人 湿邪更重 。体内的湿已经化浊,会伴有容易发热的症状。

大鱼大肉、过量饮酒 的饮食习惯会加重湿浊,进而加重口黏。

月见草

对于湿浊比较重的患者,赵老常用 “整肠散” 和 “利湿散” 这两款经方治疗。

如果您口黏的问题不很严重,想在家自己调理,您可以常用 月见草的花和叶 泡水喝。每次一小撮。有除湿化浊的作用。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